党群建设

党群建设

赴井冈山开展红色寻根之旅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湖南、江西两省边界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


        2022年11月中旬的一个清晨,浙江天律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党支部一行数人下了抵达井冈山的火车,开启了为期两天的红色寻根之旅。秋天的早晨太阳尚未升起,天地间飘荡着轻纱般的薄雾,给罗霄山脉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开车行驶在盘山公路上,有一种置身于喧嚣城市之外的惬意,令人心旷神怡。


 
        第一站我们来到了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的黄洋界,因为这里经常浓雾弥漫,好似汪洋大海一望无垠,故又名汪洋界。黄洋界游客服务中心一楼大厅的巨幅油画首先向我们生动展现了当年黄洋界保卫战的战争场面。随后一路登上黄洋界保卫战旧址,抚摸崖前大炮,参观哨口工事,重走挑粮小道,瞻仰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据讲解,黄洋界保卫战是当年汀赣两省国民党军队趁我红军主力远去汀南,根据地兵力不足之际偷袭我军。危急时刻红军在营长陈毅安的指挥下,布下了“竹钉阵”、“竹蓠芭障碍”、“滚木擂石”、“布满竹钉的壕沟”、“石筑的射击掩体”五道防线,以不足一营的兵力,打退了敌人四个团的进攻。成就了我军历史上第一个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率领主力红军从湖南回师井冈山的毛泽东在途中听到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的消息,欣然写下了《西江月·井冈山》。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离不开毛泽东同志早前进行的“三湾改编”,他创造性地确立了“党指挥枪” 、“支部建在连上” 、“官兵平等”等一整套崭新的治军方略,是中国共产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实践。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充分体现的是:依靠群众求胜利的革命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唯有如此,我们党才能领导人民再创民族复兴的辉煌, 我们党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中国人民银行前身—红军造币厂,这是朱德、毛泽东两军在井冈山会师以后,面对国民党频繁的军事"会剿"和严密的经济封锁,利用军民们打土豪和战场上缴获的大量首饰和银器具,请谢火龙、谢官龙等谢氏兄弟为师傅,在井冈山上的上井村创办的造币厂。跟随讲解员我们一路参观了当年造币时使用过的工具、原料以及"工"字银元,还收获了这枚银元救了罗荣恒元帅的命的故事。红军造币厂的建立和"工"字银元的流通,帮助根据地军民度过了艰难的岁月,也为此后湘赣革命根据地的造币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因此在中国革命政权的货币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新中国成立后发行的第四套人民币100元背面用的就是井冈山的五指峰,也就是那座被朱镕基总理风趣地誉为“中国最值钱的山”。红军造币厂体现了红军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也体现了就地取材,自主创新的工匠精神。

        下午我们继续参观了小井红军医院,听到了张子清献盐的故事在场的党员无不动容,故事讲述张子清同志奉命掩护朱德率部队到井冈山会师,在战斗中,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左脚踝。在缺乏足够医疗物资的情况下,他先后动了3次大手术,伤口感染越来越严重,每次清理伤口都会让张子清痛得满头大汗。来看望他的战士们急在心里,便将缴获到的一袋食盐留给了张子清。但他不舍得用,藏在了枕头底下,每当伤口疼痛的时候,他也只是拿出来摸一摸,却一直不舍得用。后来,在敌人的猛烈进攻下,红军伤员骤然增加,由于药品和食盐的缺乏,很多人的伤口得不到有效控制而恶化,医生和护士都非常焦急。张子清师长把医生叫到自己的跟前说,拿这包食盐去给战士们清洗一下伤口吧。我的伤不要紧,大不了截去一条腿,变成残废,还能为革命工作。医生护士们都知道张子清的执拗,只好流着眼泪将这些食盐化成了盐水,为伤员们擦洗了一遍伤口。这批伤员经过治疗,最终恢复过来,但张子清却因为伤势严重,只能转移到别处继续养伤。后来,由于医疗条件差,伤口反复感染,1930年5月,张子清不幸在永新牺牲,年仅28岁。所有人都为之叹息,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这种高尚无私的牺牲精神,值得永远我们学习。

        还有曾志老人的故事,生活艰苦朴素,把丈夫陶铸同志留下的稿费、公债券连同后来组织上发的抚恤金全部交公,一分不留;将自己的积蓄全部捐给贫困山区“希望工程”和建立老干部活动基金。直到临终前,她让女儿清理自己的存款和现金上交给组织,从八十几个工资袋中掏出几万元现金。她叮嘱女儿“一定不要扔掉这些袋子,因为它们可以证明这些都是我的辛苦钱,每一笔都是清白的”。曾志生前就立遗嘱要求亲属:“死后不开追悼会;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在家中设灵堂;京外家人不要来,北京的任何战友不要通知……遗体送医院解剖,有用的留下,没用的火化。骨灰埋在我曾工作过的井冈山小井红军医院旁的树林里。曾志同志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她为之奋斗终生的革命事业,树立了我们共产党人革命到底、无私奉献的精神丰碑。在曾志的墓地前,依旧是一条不起眼的小路,但却时常摆放着许多祭奠的鲜花,相信所有过来井冈山的同志都会来看看这位老革命家。
 

        第二天上午,我们参观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是一个全面陈列和宣传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斗争历史的综合馆。馆内基本陈列共有七个展室,分为序厅、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恢复、坚持井冈山的斗争和弘扬井冈山精神等部分。在这里,我们通过大量的历史文物和翔实的历史资料进一步深入了解到那段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历史。博物馆的大厅里,有一座油灯的雕塑,底座上镌刻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八角楼上毛泽东那狭窄的卧室兼办公室的书桌上,也摆放着一盏普通的油灯。按照当时的规定,毛泽东的级别是可以点三根灯芯的,但毛泽东拒绝了,坚持只用一根灯芯。为什么?不为别的,就是为了省油。原来当年井冈山的物资供应极为有限,红军部队的到来使物资供应更显紧张。毛泽东正是考虑到这些现实困难,在各方面率先垂范,精打细算。也正是在这一根灯芯的微弱光亮下,他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这是马克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指引着中国革命走向最后的胜利。

        井冈山的一草一木,每一寸土地,都经受了血与火的残酷洗礼。当我们在革命烈士陵园前重温入党誓词时;当我们肃立在承载了48000多无名烈士忠魂的无名碑前时;我们感慨万千,眼前的一切似乎再次把我们带回了当年红军那浴血奋战的年代,使我们看到了红军将士为革命胜利而宁死不屈、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大无畏气概。这种感动是触及灵魂深处的,这是最成功的红色根脉传承和教育,与那些空洞的说教不可同日而语。

        在井冈山我们入乡随俗,品尝了许多当地的特色美食,有三石菜、粉蒸肉、米粉、客家麻花……当然还少不了南瓜汤、红军菜和红米饭。生活在当下的我们忆苦思甜,感恩如今的岁月静好,却是因为当年他们的流血牺牲。我们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井冈山的斗争,从1927年10月开始到1930年2月为止,共计两年零四个月,时间虽不长,却留下了无数感天动地的革命故事,毛委员带头打草鞋、朱德的扁担、雷打石上的“三项纪律六项注意”、井冈山第一位女红军贺子珍、张子清师长献盐、铮铮铁骨也柔情的革命母亲曾志、彭德怀发银元……无不体现着井冈山精神的内涵: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定的理想,不渝的信念;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坚持党的领导;注重思想建设。

        2016年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江西视察,瞻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参观八角楼革命旧址群,深切缅怀井冈山斗争的光辉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满怀深情地指出:“伟大的理想信念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井冈山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之作,从这里革命才走向成功。”

        如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时代课题。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的又一次紧密结合,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井冈山之行虽已结束,但我们一定会牢牢把握井冈山精神的精髓,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求真务实,扎实工作,一定要发扬红军的光荣传统,弘扬井冈山精神,以新时代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井冈山精神融入到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去,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党的二十大刚刚胜利闭幕。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新一届中共中央领导召唤全党同志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实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而团结奋斗。“让我们踏上新征程,向着新的奋斗目标,出发!”


Copyright 2024 浙江天律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浙ICP备19021820号-1